由於存放款利差縮水、加上放款業務停滯,表示2009年銀行業的獲利來源萎縮,反倒呆帳風險恐有增加之虞,銀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。基本上銀行業主要獲利來源包括存放款利差及手續費收入,但是手續費收入的比重通常不是銀行業的主要營收來源,因此可以忽略,主要的存放款利差問題,由於目前央行的基準利率逼近1%,且不排除還有再降的可能,導致銀行問題更加嚴峻。

根據目前已公布最新利差數字的銀行業,玉山銀2009年元月利差約1.57%2月降至1.42%,預估上半年最慘可能跌到1.2%。規模經濟效益較差的中型銀行如此,大型銀行有沒有比較威猛呢?似乎沒有喔!中信金預估2009年淨利差落在1.6%1.65%,年減超過30bps,台新金雖然2008年底淨利差勉強拉至1.92%的水準,但也認為2009年淨利差至少要下跌10%

按照銀行業的經營生態來說,要維持銀行正常營運,利差需維持一定水準,1%用來支應人事、營運等基本費用,已經是嚴格控管成本下的最低標準,這還不算可能發生的呆帳(可能?always happen喔!),如果以台灣外銷訂單直直落的慘況→企業經營不善→引爆企業倒閉潮→呆帳地雷,銀行業目前應該都是「剉著等」。那銀行可不可以不降放款利息,只降存款利息,這樣不就可以維持對銀行業比較有利的存放款利差水準嗎?想是這樣想的啦,你敢試試看!以群眾心態與社會共識而言,都嘛認為只要央行基準利率下降,銀行放款利率當然也應該跟著降,包括房貸、消費性貸款、信用卡循環利率等,通通都應該降!如果不照辦,別說央行會請去摸摸頭、喝咖啡,光是一般民眾與企業的熊熊一把怒火,恐怕才是銀行業比較怕的部份,所以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敢不降息。儘管銀行業哭訴:銀行放款除了考量資金成本因素之外,還需參酌風險成本、作業成本及合理利潤,只要有一件貸款案成為呆帳,銀行要做多少件的利潤才能補得回來?所以不能單憑央行降息就要叫我也降息!不過,含著眼淚、帶著微笑,降吧!降吧!

那保險業的狀況是否就比較好了呢?恐怕更糟!事實上全球金融海嘯對台灣的壽險業,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!主要是來自增提準備金與投資虧損,尤其是投資虧損,損益表僅反映已經實現的虧損,有更龐大的未實現虧損隱藏在資產負債表裡,從損益表上看不出來。至於壽險業增提準備金,主要來自業務拓展以及低利率的環境,使過去準備金提存出現不足。保險業只要增提準備金,都會列入成本裡。就數據來觀察,國內32家本國及外商壽險公司,2008年合計虧損達1218億元,寫下歷史最慘紀錄,一口氣把壽險業過去三年賺的錢全部賠光(2005~2007年累計獲利1238億元),且壽險業淨值蒸發逾2100億元,相較2007年淨值尚有4330億元,一年之間縮水五成(若非200712月底多家壽險業者藉由增資積極調整,淨值縮水幅度恐達八成),倒退到五年前的水準。

以賤芭樂是在同情銀行業跟保險業嗎?不是喔!賤芭樂是在想,當銀行業拼命在哀號、保險業吱吱在哭么之際,除非真的不幸倒閉,我們如果用定存的方式來投資,存在銀行的本金與利息,怎麼都還領的到ㄚ?如果用買保單的方式來投資,保單到期該領到的保額(無論是100%150%200%),似乎也沒有被打折扣?不是說投資必有風險,所以投資人應該體認這個事實,既然是大環境的風險,造成投資代理人的投資損失,導致投資人的利息、本金或是保額都因為風險因素而被迫得七折八扣,那我們怎麼不像接受『投資基金、盈虧自負』的心態一樣,坦然接受存款利息、本金、保單保額也會虧損?是銀行保險業太笨?還是投信業太厲害?賤芭樂思考中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en5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