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的狀況:受到需求不振的影響,國內四月消費者物價(CPI)已是連續第三個月下跌,年增率-0.45%,為亞洲四小龍唯一呈負成長,另外進、出口物價(依美元計算)年增率創歷年最大負值,而綜合廠商出貨價格的躉售物價(WPI)年增率-10.99%,也創下民國644月首次能源危機以來最大跌幅,顯示目前通縮的壓力仍在。這項經濟指標的意義?不論台股多麼乒乓叫,攸關台灣總體經濟關鍵的民間需求,仍是疲弱不振的,亦即台灣經濟出頭天的時間點,應該不會是在今年(2001年曾出現6 個月的負成長,導致當年台灣經濟衰退2.2%,2002~2003年才開始復甦)。台灣目前確實籠罩在通縮的壓力下,什麼時候會好轉?恐怕要等一陣子,因為2008年物價水準太高,在這麼高的基期下,加上台灣目前仍然疲弱的消費動能,再加上失業率在78月畢業生投入職場後必定會升逾6%,在這麼高的失業率之下,消費動能是不可能立即升高,因此賤芭樂瞎猜,CPI漲幅直到今年底前大概都是負值,大約到明年初消費動能才可望回到正常的成長水準,因此台灣經濟出頭天的時間,賤芭樂不認為會是今年


潛在的變數:政府官員說,台灣通縮壓力是否能解除,有兩項變數正在影響這一波的走勢,一是台灣股市回升的情況,一是新流感疫情。首先,物價一直是股價的落後指標,若股價持續上揚,股民賺錢了,消費能力自然會提高,接著物價就會跟著上漲,通縮壓力就能減緩;反之若股市不幸拉回,造成股民再度套牢,消費意願將會更為明顯縮減,通縮壓力會更大(靠,這不是廢話嗎??)。其次是新流感H1N1的疫情,若新流感的衝擊輕微,那便不會影響民間消費,如此一來即可使台灣在未來幾個月脫離通縮,反之則通縮的壓力便會再度升高(媽媽的咧,這句話更是廢的誇張!!)。

賤芭樂的小鳥腦另類思維:平平碰到景氣下滑、經濟衰退,為何台灣在這一波經濟衰退中,通縮壓力更甚於其他亞洲國家?除了匯率因素外,台灣近年以來貧富差距持續擴大,使得邊際消費傾向(賺一塊錢花0.6塊,邊際消費傾向就是0.6)下滑,從而導致消費動能重創,才是馬小九未來應該憂慮的問題。

邊際消費傾向這種東西,臺灣、日本、與美國的使用方式並不一樣。日本人比較悲觀,即使有在工作賺錢,就算銀行利率只有1%,他們還是寧願把錢存銀行,而不太願意消費,所以日本的CPI年增率偏低,已是常態,亦即日本的邊際消費傾向本來就偏低。美國人則生性樂觀,即使沒有工作收入或申請失業救助,就算銀行利率高達5%,他們還是不願意存錢,反而還是很積極的消費,甚至貸款消費也是美國人的常態,所以美國的CPI下滑,就真的很不得了,因為表示經濟狀況真的很糟,糟到美國人竟然改變不買不可的消費心態!台灣人比較正常,現在有錢或未來可能會有錢,就多買點,CPI就會提升;反之現在沒錢或未來可能會沒錢,就少買點,CPI就會下滑,亦即CPI是賤芭樂用來觀察台灣人對現狀的安全感與未來的樂觀程度,相當有意思的一個指標。

換句話說,CPI不只反應了台灣的零售價格水準,也同時反應了供需兩端的變化,因此當CPI持續下跌,這已非僅是價格波動的問題,而是在警示台灣的民間消費動能已失。民間消費對台灣而言,極為重要,一年約有7.6兆元,占GDP比重逾 60%,換言之,民間消費擴張,經濟才得以擴張,CPI就會上揚;若民間消費萎縮,經濟不太可能有嚇嚇叫,CPI才會直直落。

事實上台灣自2001年以來,2002年、2003年的CPI皆呈負成長,2006年幾近零成長,2009年以來也呈連連下滑,短短九年之間竟有半數年代的物價呈現下跌或停滯,跟2000年前的情況大異其趣,表示這已經不是小事了。當然全球化生產效率的提升,導致終端產品價格下跌,是使得近年台灣物價平穩的重要原因,不過既然稱之為全球化,就表示全球各國都一樣,但何以同受全球化影響的美、歐、韓、星等國家的物價,不像台灣如此頻繁而持續的下跌?惟一可解釋的便是台灣失去了消費動能,且不是今年景氣衰退才發生,而是變成一種不健康的常態了。何以台灣失去消費動能?惟一可解釋的便是台灣貧富差距近年來大幅擴大了,最具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消失了,導致邊際消費傾向下滑,因此難以撐起穩定的消費動能,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改變,就算景氣回溫、台灣脫離經濟衰退谷底,賤芭樂對於台股要就會上萬點的期待,……,沒那麼HIGH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en5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